`
russelltao
  • 浏览: 152106 次
  • 性别: Icon_minigender_1
  • 来自: 杭州
社区版块
存档分类
最新评论

对凯恩期《通论》的一点随想

 
阅读更多
凯恩斯对投资方面的理解是,投资是有累积效应的:
一次投资X元,相当于增加了X价值的生产资料,第一次发挥作用在于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,带来了总共X元的等价于工资的收益。然后,这些增加的收益中的一部分,人们会拿来改善自己的生活,假定拿出DX元,D为一个社会的固定系数,则消费的DX元同时又会创造价值DX的就业机会,使另一人群获得了DX的工资收益,而他们接着拿出DDX的收益。
当这一循环无限次下去,则结果总体收益是X*(1/(1-D)),如果人们每次把多增加的收入中的百分之八十拿去消费,那么该次投资就创造了总体五倍于初始投资的收益。 <wbr></wbr>
凯恩思得出了,在经济危机产生或社会消费相对不足时,应当通过大量增加投资方式解决经济危机的结论。这个结论被当前西方社会奉为宝典,确实也产生了良好的作用。
我想这个理论是可以对应于个人的,虽然凯恩斯研究的是社会宏观理论,但如果对象是个人的一生,也是成立的,时间和空间应当是可以转换的。 <wbr></wbr>
其中对应关系为:
收益:个人的收益,包括收入、个人修养见识等等的提高等。
消费:可以对应于放松、享受生活去获得各种感觉。
就业程度:对应于当前个人潜力的发挥。
投资:对应于为了提高收益而花费时间精力金钱从事的活动。
于是可以得出,当感觉个人潜力还有很多没有释放时,不应当去鼓励消费即放松自己享受生活,而主要的解决方法是去花费时间,精力,金钱去提高自己的技能,境界,见识,修养。
对于它的解释我举两个例子:
首先对应于投资的累积效应,比如我为了提高项目管理能力去花费时间或金钱去学习《PMP》这种知识,那么在一些机会中提高了一部分收入,用这些增加的收入的部分我去做了旅行,在旅行中遇到一些事,增长了见识,这些见识又对我今后的投资、生活理念产生了新影响,以此类推,同样是有积累效应的。
再次对应于在感觉个人潜力严重没有得到发挥时,应当增加投资。比如,感觉个人在很多方面都有潜力,但是没有机会去发挥,也没办法从这些技能上获得收益。这时去增加投资,获得了部分收益,这些收益的部分又用于消费,这个循环中造成了个人的精力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,通过各种方式在渐渐的解决潜力发挥问题。 <wbr></wbr>
中国九十年代解决通货紧缩问题时,采用的也是增加投资的方式,其中投资来源于预支。经过时间的证明这是有效的。对应于个人来说,当感觉自己很少去有机会去放松自己享受生活时,同时每次这样的放松机会都感觉很超值时,那么又到了增加投资去解决这个问题了。当你没有更多的资源去增加投资时,可以通过预支今后享受生活机会的方式,比如,预支健康,这个尤其多见,在中国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,加班真是再常见不过了,这也是在预支健康和时间。按照国家的经验,总体看来是可以的,所以大家不妨考虑年轻时预支少量的资源,去增加投资。

分享到: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